加快广东水上客运发展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绘制了一张张振兴广东乃至中国交通的美丽画卷:纵横交错的公路,飞越天堑的桥梁,飞驰电掣的高铁,方便快捷的城轨。可以说,广东的陆路交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但与此同时,相比其他交通发展方式,以及水运发展水平较高的其它省份,广东水上客运发展上相对缓慢甚至有所滞后。因此,本文试图分析现有广东水上客运发展滞后的现状及原因,提出相应建议,冀望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在新时代下加快广东水上客运发展,促进综合交通体系的平衡。
一、广东水上客运发展存在短板的主要体现
广东是航运大省,发展水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全国航运资源条件最优越的区域之一。在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尚不发达的年代,广东水上客运作为一种常规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我省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然而,受制于其它交通方式的竞争以及政府投入不足,广东水上客运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从硬件上看,码头泊位、航道设施、船舶运力等基本上维持与几十年前的状况,水上客运经营企业也是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较有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团。整体上,广东水上客运的落后现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粤港澳跨境水上高速客运面临严峻形势
我省天然水网资源优越,航道网络四通八达,我省的水路客运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水路客运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高速路网、桥梁网络、轨道交通发展尚不成熟、不完善的历史条件下,是我省珠三角各主要城市间的重要交通联系方式。但随着公路、桥梁日渐完善,珠三角城市水上客运航线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水上客运航线比较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只剩下大湾区的跨境航线,粤港澳三地间的跨境水上客运市场,现有船队规模约100艘高速客船,每日往返三地航班约350个,2018年整体客量约2600万人次,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同时受到多种因素冲击,近一年来,跨境航线客运量锐减,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
一方面,受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陆路交通的严重分流,以及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等负面影响,跨境水路交通的客运量同比出现大幅下跌,主要航线跌幅均在50%以上。
另一方面,受内地政府主管机关法规要求,高速客船满25年必须强制退出营运,各航线经营企业近两年来实施了大规模的船舶运力更新计划。截至目前,累计建造新船22艘,投入资金约12亿元,新船投产随之带来折旧、融资等成本陡增。
在客量下滑、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各航线经营企业的效益普遍下滑幅度大,主要航线的效益跌幅均超过50%,部分企业甚至高达100%,有些企业背负巨额亏损勉强维持航线运营,经营举步维艰,难以持续。
(二)海岛航线和沿海航线有待发展
广东具有丰富优美的海岛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海岛开发和滨海旅游兴起,海岛航线已从解决岛屿交通转变成海岛旅游线路。珠海万山群岛、江门台山上下川岛、茂名放鸡岛是最具规模的几条海岛线路。另外,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沿海水上客运航线因暂时没有合适船型,无法推动实施。沿海航线因为海浪、风浪等海况和珠江口的遮蔽水域有所不同,现有珠三角的双体高速客船并不适航,需要积极鼓励船厂研发新船型,以适应沿海航线。
(三)城市水上公交船型老旧
城市水上公交包括最传统的过江轮渡,如市区渡轮,以及为解决城市陆上交通拥堵而连串众多码头的水上巴士线路,以广州市的水巴最具代表性和成规模。城市公交船大多比较老旧,且船体为钢制船,动力系统为传统燃油主机,环保性能较差,特别是在靠离码头时,由于船速慢、主机燃烧不充分,会排放较明显的黑烟,影响空气质量及城市环境。
图1:广州市渡轮现状
二、发达地区水上客运的政策及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航运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以挪威为代表的北国地区。长时间以来,挪威都是绿色技术的先行者,在汽车领域,挪威已经明确2025年之后不再发放燃油汽车牌照;在水上交通领域,《挪威峡湾减排规则》已于2019年3月1日正式生效,新规则对船舶排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对氮氧化物(NOx)排放的要求和对脱硫装置使用的管制也将更加严格。该规则将禁止船舶使用脱硫装置,这意味着不使用电池或氢气等清洁能源的船舶将必须使用低硫燃油或其他替代能源。
在技术发展上,挪威Brødrene船厂是世界上较早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到双体高速客船的厂家。同等规模的碳纤维船型与铝合金船舶相比,有效降低了船体重量和燃油消耗,节省燃油约30%~40%(详见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双体高速客船与铝合金双体高速客船油耗及排放指标对比)。除了采用轻质材料造船外,在船舶动力系统上,挪威企业也在研发和推出多种混合动力或纯电项目。随着现有项目的推进,NCE Maritime CleanTech预测到2021年挪威海岸地区将有74艘电动船舶投入运营。
图2:挪威Brødrene船厂建造的全电动观光船及研发的概念船
图3:碳纤维水翼船及气垫船(抗浪性好,适合沿海航线使用)
在亚洲区域,香港政府已经开展重视和推动水上客运行业的发展及解决环保问题。根据2019年度《施政报告》,香港政府拟计划在维多利亚港四条航线推出四艘全电推渡轮作为实验,以解决城市渡轮行业的船舶环保问题。
图4:香港碳纤维电推渡轮效果图(零排放)
广东省航运集团下的珠江船务基于自身运力更新的需求,以及践行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于2016年入股挪威Brødrene船厂,同时在南沙成立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将碳纤维船型和技术引入国内生产,通过国产化降低造价,在中国市场积极推广新型碳纤维船型,促进水上客运业升级发展。目前,服务于大湾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速客船已达8艘,在建2艘。但目前在中国地区(包括香港),高速客船合计有152艘,碳纤维客船所占的比例还是太小,不具有主导地位。
图5:粤港航线的碳纤维新客船
三、建议
基于水上客运是广东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地位。此次香港“修例”风波期间,陆路交通、航空交通受影响多次出现拥堵或服务中断的情况,水路客运凭借其行业特点和优势,圆满完成紧急疏散香港国际机场滞留旅客任务,在当前香港动荡的环境下,搭建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水上通道,保障粤港间水上出行畅通,也具有显著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希望省政府从全局考虑,对水路客运行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建议将特定航线纳入大湾区综合交通规划,作为公交线路每年给予一定经营补贴,维持水上客运通道持续发展。
2、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环保,对于采用新材料、新能源、新的高科技(水翼船、气垫船)给予造船补贴。
3、为企业减负。
4、从顶层设计开始,发挥国企在安全管理、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对营运企业进行整合,使航线航班更能体现水上客运的服务社会的公交属性。
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双体高速客船与铝合金双体高速客船油耗及排放指标对比
珠江船务企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九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