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运平台的公共属性
通常所讲的水运业第三方机构,包括航交所、协会和科研机构,其各自作用的发挥有助于政府在职能转变下补足监管、权力下放和公共服务等的缺口,从而以更为高效的方式形成现代化的水运治理结构。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互联网+水运业的平台。当其能够吸纳足够多的用户时,在很大程度上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其公共属性就会逐步凸显,在某种程度上也将扮演第三方的角色,在参与行业制度构建、重构行业新生态以及参与政府的社会管理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因而,探讨水运平台的公共属性十分必要。
水运平台大多数是民营资本发起,风险资金参与,服务于水运业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的用户。当前处于水运平台的“战国时代”,无数的航运电商从不同的途径杀入这个领域,短兵相接和抢夺客户是难以避免的。惨烈拼杀的结果,一定会有少数几家水运平台(甚至不是水运平台,而是物流平台或者供应链管理平台)脱颖而出。当其商业模式具备成长性和可复制的特征后,其未来发展壮大后必然会面临公共性的问题。得益于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用户和这些平台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十分复杂,传统交易银货两讫的简单契约关系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多边交易、免费模式和众包模式。由此衍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行业规则将被平台规则所替代。这个规则与政府希望构建的行业制度体系是否吻合?政府过往在面对行业“小散乱”的时候无计可施,未来当平台企业一统江湖的时候,虽然解决了过往的市场积弊,但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政府面对这样的恐龙型企业仍然可能会无所适从。
水运平台所构建的行业生态具有提升行业诚信、提高行业效率的属性,但这样的属性就一定会是将来的结果吗?还是仅仅是我们的良好愿望?被市场接受的水运平台所构建的商业模式所隐含的规则体系,就一定是一个良性的规则体系吗?这需要一个怎样的价值判断?这样的规则体系能否实现社会变革的稳定前行而不会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这样的规则体系如何平衡平台企业的利益与弱势群体利益?网约车的制度形成过程就充满了各种利益的博弈以及诸多的不和谐现象。政府既有让市场健康发展的愿望,还有让社会变革能够稳步推行的愿望。水运平台满足政府的第一个愿望可能较为容易,而要满足政府的第二个愿望就勉为其难了。在这样的认识下,政府对水运平台的规制应该是怎样的?
目前,各地都在推进无工具承运人的相关试点。该项试点的最终目的,是要构筑多式联运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虽然经过几年努力已经由18%降至16%,但仍然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间。无工具承运人的相关试点可以为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经验和暴露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前进方向。在此过程中,政府不但要做到对好企业进行适当的扶持,更要具备判定互联网+水运企业优劣的能力,哪些企业应该被纳入到试点中需要创新的思维。现在不少省份所出台的试点方案仍是传统思维,很难真正甄选出有前途的企业。不能沿用曾经判定企业的标准来判定互联网企业,那些营业额、利润、营业资质以及固定资产等考核指标等对这些企业来讲可能失效,这里给出判定企业优劣的几个维度:
1有基因
这个基因指的是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的逻辑就是赢者通吃,市场中哪还需要那么多的平台企业?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曾说:“公司的基因决定作用如此强大,使得很多跨国公司都无法通过改变基因来逃脱其宿命 ”。微软曾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买了很多技术和公司,但其在此领域仍然毫无作为,正是过于强大的桌面软件的基因使其不可能站在互联网的浪潮之巅。互联网基因有三个特征:首先,要有入口。当下的人们被各种APP所吸引,有限的注意力被巨型的互联网公共平台所占据,同时还会被航运业的诸多APP所纷扰。不是搞一个APP就可以开始营业了,需要想好如何持续吸引用户的眼球,是否有足够的钱烧出关注度?烧出的关注度是否有粘性?有没有办法用别具一格的方式获得用户的关注?用户的持续关注就是入口,没有恰当的入口,一切都免谈,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会“深在闺中无人知”。中国目前已经有几百家互联网+水运企业,仅江苏省申请无运输工具承运人试点的企业就有几十家,全国范围内会有多少家?还有从其他行业跨界进入此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外资企业也在拓展中国市场。目前纳入无车承运人试点的企业一共有123家,这样一个红海,真的需要一个“金刚钻”才能揽到多式联运这个“瓷器活”。其次,要有成长。这种成长性来源于效率提升,只有比传统模式效率提升很多的情况下,才有燎原之势,进而对原有模式产生快速的替代,否则就算不上具有颠覆性。如何度量成长性?可能要以营业额两年翻番(41%)的增长速度来衡量。最后,要有迭代。一项技术或者模式的杀手锏,对现存的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如果没有快速迭代的能力,一方面很容易被模仿,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超越。互联网的基因里,有一个特别需要强调的特征,就是与用户互动,互动过程中得到用户的反馈,进而优化原有的技术和模式,这被人们总结为“小步快走”,这就是“迭代”的含义。迭代的目的,是要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让跟随者和抄袭者无所适从,怎么也赶不上。阅读吴军在《文明之光》中有关古藤堡对活字印刷技术的系统化改造,就知道为什么“迭代”这么重要。
2有生态
2016年海运年会提出了“重构海运新生态”的倡议,而这样的责任更大的希望应落在互联网+水运平台。水运业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以来行业的积弊在原有的模式下难以撼动,以新的商业模式替代旧的商业逻辑进而大幅提升效率,同时将行业积弊一扫而净,偷税漏税、欠运费、压货等行为都因新的模式而改变,大幅减低行业的不诚信行为,提升从业者的违约成本,摈弃曾经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常现象,并能够大幅降低政府市场监管的成本。
3有格局
这种格局,指的是对行业运行的规律有总体把握,能够在企业盈利的同时对行业产生更大的价值。马云曾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内生于商业模式,并与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对于水运平台,不要以为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充分的成长性就万事大吉,在成立之初就要建立企业内在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容,要有被大众所认同的社会责任感,要通过新构建的商业模式传递行业正能量,要能够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能够获得行业大多数人的认可,为行业中的大多数人谋福利,为产业链的上下游带来新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不会形成剧烈的群体事件和社会维稳压力。
有了上述这些特质,水运平台才具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内在力量,才会获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也会获得政府的全力支持,平台的发展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