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事局与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签署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共建平安辖区合作备忘录
珠江口位于华南沿海中部,连通南海,毗邻港澳,内接广州、深圳等港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水上门户,是我国水上运输最为繁忙的水域。珠江口水域是全国“六区一线”重点水域之一,相比其它水域具有船舶密度大、种类多,水域范围广、通航环境复杂、秩序规范难度大,毗邻港澳、政治敏感性强等特点。长期以来,珠江口水域安全砂船事故多发、船舶碰撞风险高、危险天气影响明显、从业人员能力欠缺以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珠江口水域的安全形势稳定。广东海事局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组织专人开展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课题研究,加强事故规律研判分析,提出建设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特别管制区(简称“特区”),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特别措施,努力保持珠江口水域水上交通安全形势长治久安。
一、全力推动珠江口建成全国“六区一线”重点水域安全监管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广东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整体优化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特区规划,紧扣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船载适当、环境适宜,创新提供安全、环保、便捷的海事管理和服务,努力把珠江口建成全国“六区一线”重点水域安全监管的示范区,积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二、把“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精准监管、多元共治”的十六字方针,作为建设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特区的总方针,推动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特区建设实现“四化”目标:
一是精细化:对标“六严”(严控重点水域、严查重点船舶、严守重要节点、严治重大隐患、严惩重点违章、严防重点岗位)监管要求,针对珠江口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和重点时段,制定从严监管工作机制,形成珠江口水域“三个结合”(智慧海事监管与现场巡查监管相结合、白天监管与夜间监管相结合、水上监管与岸上监管相结合)监管工作体系;将川鼻航道等水域打造成严管示范区。
二是板块化:把珠江口水域作为一个整体,以全面管控区内所有船舶为目标,对珠江口6860平方公里水域进行细化和风险评估,按照安全风险等级标示划块水域,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三是智能化:进一步整合各类监管手段和监管系统,为海事监管提供智能化的支撑;积极探索珠江口适用的先进监管手段,在虎门大桥以外宽阔水域,依托码头、岛屿、桥梁,建设高性能CCTV系统,提升实现珠江口水域可视化监管能力,推动航道三维立体(水下、水面、水上)监管动态呈现。
四是综合化:在现有航行规则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本地特殊的航行及管理规定,研究制定珠江口全水域的船舶定线措施,推动航道重新设计,强制实施小船航路,减少大小船舶航道交汇,实现大小船舶合理分流航行。
四、研究提出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指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围绕“人、船舶、环境、管理”四因素,研究提出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指数,全面评估珠江口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现状。根据指数的高低(例如,通过运算设定高危指数值、临界指数值、平均指数值、低位指数值等),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或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五、整合优化海事监管资源。对标香港VTC,优化整合珠江口VTS资源,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力度,实现全覆盖。合理划分珠江口管辖水域,重新调整管辖区和管辖权。推动优化调整珠江口水域海事机构设置,提高珠江口海事监管整体效能。推进大规模搜救能力建设,加强军民融合,推动在担杆岛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海上应急救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