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论剑”:金融危机下航运发展策略

2009/7/24 14:48:0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热点新闻

     718,在“2009上海国际航运高端论坛”上,航运界专家围绕“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航运和港口发展策略”的主题,就航运业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迷,如何在经济转型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及航运市场何时复苏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次航运高端论坛为航运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各大航运企业、港口企业的战略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席卷全球,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今国际化程度高的行业纷纷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国际航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年逾七旬的钱永昌思维敏捷。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航运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连续下滑,增速减缓。同时,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减弱,经济环境的恶化促使了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进而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航运业。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调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由过分依赖“外贸出口”逐步向“拉动内需”转变,而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带来积极作用,但对当前中国出口贸易和国际航运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三,宏观调控政策短期内效果难以显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但这些调控政策在短期内难以显现效果。一是出口退税等调控政策在短期内将不会有明显成效。由于外部需求的实质性减弱,依靠增加退税来刺激出口的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二是人民币汇率政策可能处于两难境地。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带来出口的好转。

    针对上述不确定因素,钱永昌就中国航运业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议:

    一是中国航运业的发展理念应该创新,注重科学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企业战略的全面检验,也是调整完善战略的机会。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由过去注重货物运输量、港口吞吐量的增长理念转变到建立质量、结构、效益与内涵相统一的科学发展理念,注重发挥特色和优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航运体系。

    二是加强行业合作,多元化经营规避风险。加强航运合作,降低

    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寻找兼并对象,通过业务上的先期合用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收购兼并的目标。另外,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航运企业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航运企业在确保运输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参与多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与营销,增强在“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巩固航运主业的地位。

    三是积极拓展航运产业链,为中国航运发展谋求新的亮点。当前,中国航运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而高端航运服务业十分滞后。高端服务行业知识密集程度高,利润贡献度大,辐射面广,国际影响力强,是航运服务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四是大力培养和引进航运高端人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端航运人才大流动,有利于航运业集聚人才。我们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培养、全面引进航运人才队伍,为中国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五是以“两岸直航”为契机,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两岸直航”为两岸携手克服金融危机对航运业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两岸航运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不仅可降低两岸之间的运输成本,增加两地的海运量和经贸往来,也将吸引部分国际海运中转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