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6/2017年中国液货危险品水运形势报告

2017/4/6 15:29:4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其他信息
2016/2017年中国液货危险品水运形势报告

2016年回顾

  去年是中国石化行业“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国际油价波动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由高速转向中低速。石化行业面临结构改善、能耗水平改善和管理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11月,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产品进口额为986亿美元,同比下降4.2%;出口额为900亿美元,同比下降6.8%。整体而言,化学品进出口延续着无机化学品贸易顺差、有机化学品贸易逆差的局面。随着总贸易额下降,有机化学品贸易逆差明显缩小(见表1)。

  液化品

  运输需求低位波动。去年,化工行业总体保持稳中偏弱格局,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以及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落实,化工行业增速延续下降态势,上下游产业链供需结构错配继续改善。同时,管道、陆路以及化工园区“一体化”继续分流部分液体化学品(液化品)水运需求,致使沿海液化品水运需求延续近年来的低位波动走势。

  国家发改委在“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七大世界级规模炼化“一体化”项目,对于液化品船运市场并未带来直接的提振。去年内贸水运量预计为2500万~3000万吨。

  供需格局基本稳定。去年沿海液化品水路运输格局保持不变。华北地区是主要液化品水运量的流出地;华东地区是主要液化品水运量的目的地;华南地区是主要液化品运输的目的地,是化工品精加工和消费的主要地区。总体而言,南北运输格局弱化,华东、华南区域内运输、短驳运输成为趋势。

  港口化品吞吐不一。华北地区如大连港、天津港是主要化工原料装卸港,吞吐量有增有减。前11月,大连港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5.4%,其中内贸出港量同比增长10%;天津港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同比下跌16%。前11月,上海港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16%。其中,内贸出港量同比增长11.8%;内贸进港量同比增长25%。华南地区如广州港、防城港港是主要的液化品接卸港口,吞吐量变化幅度较小。

  运力调控效果显现。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省际沿海化学品船(含油品、化学品两用船)265艘、101.4万DWT,较2015年年底减少5艘、0.7万DWT,载重吨降幅0.7%。上半年,新增运力6艘、1.64万DWT,其中新建化学品船3艘、1.04万DWT。受企业主动调整运力结构和国家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政策等影响,共有11艘、2.34万DWT提前退出市场(见表2)。化学品船的平均船龄为8.3年;老旧船舶(船龄12年以上)占船舶总艘数的9.43%,没有达到特检船龄(26年以上)的船舶。在交通运输部宏观调控政策下,内贸化学品运力规模得到控制,使得市场整体运力过剩的局面逐渐改善。

  运费水平低位波动。近年来,虽然总运力有所下降,但市场疲软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沿海内贸化学品船市场运费水平处于低位波动,去年内贸化学品运价接近2015年水平。为摆脱运价长期低迷造成的经营困难,部分船东已转向外贸航线布局。同时,由于内贸需求整体萎靡,在具体航线上运价随行就市的特征较往年更为明显,造成船东之间竞争加剧,营业情况分化明显。另外,国内排名靠前的液化品船船东将经营重心转向外贸远洋航线。

  液化气

  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去年,中国炼厂原油加工量预计为5.4亿吨,同比增长近3.8%。随着原油加工量的增长,液化气(LPG)产量同步增长,前11月,中国LPG产量为2185万吨,预计全年LPG产量将达到2389万吨,比2015年总产量2296万吨增长4%左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增幅较2015年提升超过2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去年中国市场对LPG的需求继续增强。去年,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际LPG价格也跟随大幅走低。在此背景下,中国LPG进口量大幅上升,据估算去年LPG进口量约1600万吨,同比增长36.3%。出口方面,去年,LPG出口量为130万吨,同比下降8.5%;LPG表观消费量约为3859万吨,相比2015年表观消费量3328万吨,增加531万吨,同比增长15.9%(见图1)。

  进口增速大幅上升。去年,国际油气价格继续大幅走低,导致进口LPG价格与国产气价差扩大,给贸易商提供了较大的套利空间,中国LPG进口量出现快速上升态势。据海关统计,前11月,LPG进口1471.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6.5%。

  水运数量小幅减少。随着广东、广西和海南的炼厂陆续投产,中国炼厂分布格局更趋合理,抑制从北方水运至南方的LPG水运量的增长步伐,以往华南地区LPG消费主要依赖北方气和进口气的格局已经改变,区域内的LPG自给量正在提高。同时老旧炼厂周边新建很多LPG深加工项目,加上新增的炼厂在规划建设时就已经有较多配套深加工产业,导致LPG货源就近销售。同时因节能减排达标需要,炼厂开始逐渐用LPG代替其他燃料量不断扩大,减少了出厂气,导致下水量逐渐萎缩。另外,随着天然气市场在中国民用和工业用气的应用快速发展,对LPG市场的冲击越发明显,LPG水运需求呈萎缩态势。值得一提的是,由于LPG产量仍在小幅增长,保证了LPG下水量的货源。其次,由于去年LPG进口量大幅上升,从而扩大了进口气由小船中转到二三级气库的水运量,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运需求下降的趋势。总的来看,去年中国LPG水运量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走势(见图2)。

  市场运力依旧过剩。近几年,随着沿海新建炼油厂或LPG深加工装置的陆续投产,传统的“北气南运”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LPG长途运输航线不断萎缩,导致沿海运力的富余量不断增加。虽然短途航线有所增加,货运量也触底回升,但运力过剩的矛盾没有明显好转。据调查统计,截至年底,中国LPG运输船计79艘(包括江船12艘、海船67艘),总舱容达26.6万立方、约13.8万DWT。其中,67艘海船总舱容超过24.6万立方,约12.8万DWT;12艘长江内河船总舱容不足2万立方,约1万DWT。与2015年同期相比,船舶总数减少1艘,总舱容减少4000立方左右,总运力下降1.5%。

  供需矛盾有所减缓。据了解,目前全国从事外贸航线运输的LPG运输船约21艘,同比减少4艘,总舱容约8.5万立方,运力约4.42万DWT,年运输能力约180万吨左右。而去年实际完成外贸运量124万吨,外贸货源缺口达56万吨以上,运力富余31%,较2015年的41%缩减10个百分点。去年外贸船舶的运力供需矛盾同比有所减缓。在沿海市场方面,目前运营船舶46艘以上,同比增加3艘,总舱容约16.1万立方,运力8.38万DWT,年运输能力超过400万吨。而去年实际完成沿海货运量约295万吨,沿海货源缺口达100万吨左右,运力富余量超过30%,因此,运力供给仍处在严重过剩阶段。

  航线短途特征明显。由于中国炼厂分布格局更趋合理,抑制了“北气南运”的水运量,以往华南地区LPG消费主要依赖北方气和进口气的局面已经改变。随着沿海在建炼油项目陆续投产,过去长期以“北气南运”为主的水运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据统计,当前“北气南运”的水运量占比已经降至30%以下,出现南北气双向运输航线、区域内运输航线等多元化特征。

  营运效率低位徘徊。由于海运市场运力过剩较为严重,尤其是长途航线运量大幅减少后,进一步增加了运力的富余量,导致海船营运效率不断下降。一是由于货源流向的变化,短途运输航线增加,船舶往返时间大幅缩短,且货源集中在少数几个下水点,再加上部分船舶载货量较大,在港装卸货时间较长,导致大量船舶集中到港排队等靠码头;二是新造船载重量越来越大,部分炼油厂日均产量满足不了一艘船的装载量,受货主采购量限制等因素影响,部分船舶无法满载,空舱率增加,导致船舶营运效率降低;三是自中石油和中石化采取LPG统一销售后,采购商几乎没有选择进货时间和进货地点的余地,特别是目前实行船舶按先后到港顺序排队装货,造成所有船舶集中赶到某一港口盲目等货,导致非营运时间增多,船效下降。

  市场运价低位震荡。虽然中国LPG水运货源有所萎缩,而且新船下水速度明显放缓,当前存量运力供给仍较大,LPG水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的现象仍较为突出。在此背景下,船东很难提升水运价格,运价处于低位,运价向下空间非常有限,LPG运输船水运价格延续低位震荡的走势。

  液化天然气

  消费需求小幅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11月,中国天然气产量为1211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为13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去年,表观消费量预计达到19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增速较2015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去年中国天然气产销继续稳定增加,且增速有所回升。

  进口数量大幅上升。据海关统计,前11月,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为2234万吨,同比大幅上涨27.5%。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及天津市去年LNG进口量均大幅上升。另外,广西自治区LNG接气站码头开始投产,共进口LNG72万吨。总的来看,去年中国LNG进口量出现明显的上升走势(见图3)。

  来源集中大幅提升。去年,中国LNG进口来源地共13个国家,前五大为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合计占中国进口总份额比例为95.5%,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去年LNG前五大LNG进口来源地占进口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进口来源国的集中度大幅提升(见图4)。

  海运航程继续缩短。去年,中国大幅增加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LNG进口量,而从中东地区的卡塔尔大幅减少LNG进口量,以及从中东也门和西非安哥拉等地停止进口LNG。可以看出,由于中国更多选择运距较近的LNG供应国,缩短了LNG的海运航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LNG海运运力需求。

  新船下水快速增长。由于前几年国际LNG海运需求持续上升,特别是远东地区LNG海运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国际LNG海运价格连续飙升,丰厚的盈利水平对船东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新船订单不断涌入市场。但由于LNG船建造难度非常大,建造周期一般需要2~3年,导致前几年新船下水较少。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新船下水速度明显加快,截至年底,全球LNG船舶数量为468艘、3710万DWT,与年初相比增加30艘,净增220万吨运力,同比增长7.2%,增速较2015年同期略有加快。

  新船订单下降明显。前几年,受远东地区LNG进口需求大幅飙升影响,国际LNG海运运价持续高涨,虽然运价出现回调,但LNG船的经济效益仍比传统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要高,吸引部分船东加大LNG船的建造投资。在此背景下,新船订单持续涌入市场,但之后,由于LNG水运价格大幅下滑,市场景气度水平迅速降低,船东造船积极性大幅降低,导致LNG新船订单下降明显。

  截至年底,全球LNG船订单共计133艘,同比减少23艘,其中10万立方以上LNG新船订单共120艘,较2015年同期的142艘大幅减少22艘。

  市场运价低位震荡。据统计,去年全球LNG海运贸易量小幅增长,而LNG新船下水速度较2015年更快,大量新船下水导致短期内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显现,国际LNG船舶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在持续。由于去年国际LNG船舶租金价格已经处于船东盈亏平衡点附近,向下空间十分有限, LNG运价延续了2015年以来的低位震荡走势,总体运价水平与2015年下半年持平。

2017年展望

  液化品

  水运需求继续萎缩。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处于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供给结构性短缺,传统领域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将更加突出。在经济形势尚无根本性好转、化工行业布局基本完成、下游产业链需求不旺的背景下,中国化工发展逐渐由初期粗放式、原料加工模式向上下游一体、精细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化工业园区化已成为市场发展趋势,化工产品的水运距离缩短,水路运输量逐渐被管道和公路替代,液化品水运量将进一步萎缩。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进,可能对沿海液化品水运市场格局产生影响,特别是随着孟中缅印经济走廊的打通,成为中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海关数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同比增长,其中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和埃及等国出口分别增长22.5%、16.6%、9%、7.8%和4.7%。

  运力规模保持稳健。交通运输部2013年颁布的《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严控国内沿海和长江干线客运、危险品运输新增经营主体,按照总量控制、择优选择的原则,有序投放客运、危险品运输船舶运力”。未来沿海散装液化品船市场运力规模将维持在目前水平。

  运价维持去年水平。预计今年沿海散装液化品船市场运费水平仍将维持去年的低位区间内。

  液化气

  货源难见明显好转。一是今年中国经济可能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加之国际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中国外贸增长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进口LPG水运需求和LPG的转运量。二是因丙烯等化工气体产量逐步增加,对外进口需求可能进一步萎缩,外贸航线货运量或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内贸航线货源的增加。三是受国际油价大幅走低的影响,LPG价格还会在低位徘徊,甚至继续下跌。石化企业生产或销售LPG产品的动力不足,沿海货源增长空间有限,因此,今年全年LPG水运货源很难有明显好转,整个市场仍将低位徘徊,但今年LPG深加工量将继续上升。随着丙烯等化工气体产量的增加,水运货源也会逐步扩大,这将是内贸航线货源的主要增长点。

  运力微升运价震荡。中国船东协会液化气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将有2艘新造LPG船出厂,共计新增运力8200立方、约0.43万DWT,年增加运输能力约17万吨。同时,今年没有船舶达到报废年限或提前退出市场,只有净增运力,而且新增运力很可能超过今年货源增加量。此外,由于丙烯等化工气体的进口量还将继续下降,可能有部分船舶被迫退回国内市场,将导致航线运力过剩的问题再次反弹。因此,今年沿海LPG船运力供需矛盾仍将比较突出。运力的小幅上升将继续给本来低迷的LPG水运市场带来压力,运价极有可能延续低位震荡态势,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仍将延续。

  液化天然气

  海运上升趋势持续。国家能源消费规划明确提出,需加快降低能源消耗,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LNG逐步替代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将是绿色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从LNG进口来看,由于居民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正处于较快的增长期,今年LNG进口需求仍将延续近年来的上升趋势。随着今年新的LNG接收站的投产,LNG进口量将再创新高,将推动LNG海运量继续上升。

  新船下水速度放缓。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按照当前全球船舶订单下水的日程表来看,今年将有9艘10万立方以上LNG船下水、约80万DWT。根据全球存量的LNG运力来看,超过31年船龄10万立方以上LNG船将有29艘,而LNG船最大运营周期甚至达到35年。考虑到当前LNG海运市场运价大幅下跌的情况,部分船东会选择提前拆解老旧船舶(可能会拆解3艘左右、约20万DWT)。综合预测来看,今年将净增运力约60万DWT,较去年的3710万DWT增长约2.1%,同比减少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总的来看,今年LNG运力将会出现小幅增长的态势。

  运力趋稳运价微升。从供应方面看,去年,由于全球较多LNG出口项目正逐步进入投产阶段,再加上美国天然气出口逐渐上升,伊朗天然气产能逐渐释放,LNG市场供应将出现明显增长。从需求方面看,由于当前国际气价相对低廉,天然气发电市场稳步增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成为经济可行的减排方式。同时由于天然气基础设施LNG接收站、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增加,一定程度增加了天然气需求增长。总体来看,今年全球LNG需求将出现小幅上升的情况。

  鉴于今年全球LNG船运力增幅放缓和LNG海运需求稳步增长的基本面,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有所减缓,但考虑到当前LNG船存量运力仍较多,运价缺乏大幅反弹的基础。综合来看,今年全球LNG运价水平可能出现小幅上涨的走势。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