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粤桂联手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推进两地可持续发展

2008/12/11 0:00:0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热点新闻
        水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的特点,在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位置。在倡导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水运的优势更加凸显。
  11月5日,广东省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两省区力争在2010年前,实现西江干线广西贵港至广东肇庆段全程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届时,西江粤境段全程可通航2000吨级以上船舶,下游崖门出海航道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
  两省区达成六大意见
  按照“开放、合作、协调、高效、生态”的原则,粤桂两省区将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全面提升西江水运生产力水平,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畅通、有竞争力的水运服务。
  据悉,两省区将建立建设西江黄金水道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西江黄金水道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等问题。共同制定加快建设规划和方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并协同推进建设。出台加快建设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共同争取把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建立国家有关部委与两省区政府参与的协调机制,争取国家出台政策并加大资金支持。共同推进西江干线广西贵港至广东肇庆二级航道建设,力争2010年建成;研究加快推进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方案,力争西江干线贵港至肇庆一级航道早日开工建设。
  广东与西南地区联系更紧密
  西江航运干线是联结广东和广西的重要水上通道,是沟通粤、桂、黔、滇以及港澳地区水运的"黄金水道",是我国内河水运主通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重要的"一横".目前,除局部河段枯水碍航外,1000吨级内河船舶基本可从广西南宁直达广东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
  西江干线在西部大开发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东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西部的能源、原材料等自然资源,西部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引进东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西江水运方式,东西部经济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西江水运主通道建设,改变了西南诸省出海水运通道长期封闭的格局,对广东省目前实施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粤西的肇庆市、云浮市已经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扩张转移的先发地区和吸引制造业集聚发展的新兴基地。据统计,西江干线(广东段)沿线已经建有1000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20多个。西江干线(广东段)航道完成的水运货运量,已从1980年的899.9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7980万吨。
  下游通达3000吨级海轮经济效益凸显
  随着西江航道的整治与开发,沿江经济带迅猛发展。处于西江下游的江门市银洲湖区域,是海洋运输与内河运输的结合点,崖门出海航道整治后,3000吨级海轮畅通无阻,实现了海轮进江,吸引了日本松下、瑞士ABB、新加坡金鹰等著名跨国集团和国内著名大企业落户银洲湖。
  崖门3000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后,延伸了水运纵深腹地范围,崖门水道货运量年均递增14.8%,主要货种为煤炭、石油、钢铁、矿建、非矿及其他(主要为集装箱货物),对西江沿线产业布局的调整以及促进粤、港、澳和西部地区物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11月,崖门5000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正在筹备竣工验收工作。崖门出海航道建成全潮5000吨级、乘潮1万吨级的航道,规划中的银洲湖多个万吨级码头将变为现实。采用万吨级船舶运输,将比现在用3000吨至5000吨级船舶运输节省一定运费。据介绍,原来运到广州、珠海等地再中转至银洲湖区域港口的货物,可不再中转。北方运来的煤炭平均每吨可节省运费13元,来自广西防城港的煤炭平均每吨可节省运费5元;集装箱运输方面,每标箱平均可节约运费245元左右。
  西江粤境段航道全面升级
  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的西江干线广东界首至肇庆二级航道整治工程,标志着粤桂两省区关于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合作协议有了实质性进展。
  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全长171公里,目前为内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从广东与广西交界处的界首开始,至肇庆,按内河二级航道标准、兼顾三级港澳线标准建设,全程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和2000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船舶。整治后,2000吨级船舶可从广西或西南地区直达珠三角和崖门出海口以及港澳地区。
  根据工可研究阶段对西江界首至肇庆段航道水运量现状的调查和预测,整治后,预计该段航道2010年货物通过量将达6296万吨,2020年将达9510万吨。此外,整治工程还将满足西江干线上船舶标准化、大型化、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
  西江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两地政府的决策,为交通事业的科学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广东交通人决心沿着省委、省政府指引的方向,把两地政府的部署落实到位,让西江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的黄金水道。


来源:广东省交通厅港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