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督师故里话清廉

2019/11/26 10:29:4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协会动态

督师故里话清廉

 

 

9月28日,我们从藤县县城出发,沿着304省道拐进了通往新马村的山路,也不知绕过多少弯,翻过了几座山,按路标20多公里的路竟耗费四十分钟的车程。拐过一道山坳,前面豁然开朗,坡下一湾绿水,紧依水边的一处小广场,广场中间耸立一座威武的雕像——袁崇焕,这里就是名震关外的明督师袁崇焕的故里。中共广东省船东协会支部和广州市祥源船务公司的党员联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凭吊袁崇焕故里,追思督师的清廉。

袁崇焕的祖籍地东莞石竭、成长地藤县白马(现为新马村)、作战地辽宁兴城、安葬地北京广渠门。

袁崇焕1584年出生在广西藤县四十三都莲塘村白马汛(现藤县天平镇新马村),自小聪颖好学,青年时以豪士自许,存济世安邦理想,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戎,请缨镇守辽东,取得多场战役的大捷,战功显赫,官至兵部尚书、督师。后受奸倭陷害蒙冤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在“广西藤县袁崇焕纪念馆”里,除了详细介绍督师的生平外,一篇“清正廉明”的叙述,留住了我们的脚步:“查继佐《罪惟录》中记载袁崇焕为官清廉‘此臣为县官,不入一钱。’袁崇焕父亲死后,他在请求回乡赴丧事的《请假疏》中说:‘臣自为令至今,未尝余一钱负陛下,昨阅讣知,诸臣伶臣之不能行李,自阁、督、扶以下,俱醵金为赙,臣择而受之,束整遄归,以襄臣父大事。’袁崇焕准备回家赴丧的钱都是同僚凑来的。死后《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袁崇焕死,籍其家产,‘家无余赀’。”

身为兵部尚书、督师,没钱为父赴丧;冤死后竞无家财可登记。位高权重的袁崇焕如此的清廉,史上可有几个?明朝政治家、军事家于谦的一首《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将古今以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官员品德特点描绘得入木三分:拿百姓为重,不让百姓对自己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这是一堂生动的清廉教育课,许多的古人为我们民族蕴含的清廉正气发扬光大,为后人留下了修身正己的镜子。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作出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意在进一步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在思想上要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督师故里,榕树成荫,风光秀丽,依山傍水,碧绿的浔江三面簇拥着新马村,那一湾清澈的江水,仿佛洗尽了一路风尘。我们在这里“照镜子、正衣冠”,把行业最忧最盼的问题放在工作第一位,努力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推动广东航运的发展。

籍此行活动,我们还走访了广西藤县、桂平、梧州等地的航运企业、船厂、水路运输协会、海事处、船检局、金融等单位和相关人员,多方面考察了解广西水路运输市场的情况,所见所闻,收益了经验与启发,为做好协会乃至广东航运工作开阔了视野,注入了动力。

(中共广东省船东协会支部)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