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陶冶党性修养
——中共广东省船东协会支部党课活动纪要
肇庆,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八届残运会”将于8月8日在肇庆隆重开幕,“新时代、新广东、新肇庆、新省运”以新的面貌展示于世人面前。
肇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有着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全国最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广宁县支部,中共第一支正规军队“叶挺独立团”的诞生地等等。为了缅怀党的这段难以磨灭的历史,8月2日,中共广东省船东协会支部组织了全体党员和协会工作人员等七人一行,来到肇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以及中共广东省纪委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肇庆包公祠”,开展一次传承红色基因,陶冶党性修养的党课活动。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肇庆市江滨东路西江河畔阅江楼上,叱咤风云的叶挺将军塑像立于阅江楼的左侧,朱德亲笔题写的“独立团团部旧址”横匾挂在楼门上方,那道透着血与火的铜铸“铁军独立一雄团”影壁墙,把我们带回硝烟弥漫的沧桑年代:为反击蒋介石在军队中排斥共产党人的企图,在周恩来的努力下,一支由中共直接掌握的正规革命军队——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团部设在阅江楼,全团2000余人,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建立了中共在军队的第一个支部。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向湖南挺进,一路担当先锋劲旅,取贺胜桥、汀泗桥,血战武昌城,战功显赫,赢得了“铁军”称号;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原叶挺独立团的部队和干部为骨干组成的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军队立功建业;在血与火中熔铸而成的铁军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是我党长期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广东省纪委设在肇庆包公祠的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将包公清正严明、一心为民的故事交汇在这里,让廉政气息沁人心脾,发人深省。宋代名臣包拯(包公)从政期间,“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赢得世人尊重。包公在肇庆端州府尹做官在位三年,为端州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福百姓,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尽管经历朝代的更替与变迁,但并不能抹去包公的历史痕迹,他一身清廉、公正,为后世清官典范。进入包公祠,影壁墙正面题写着包拯创作于端州、留存史册的唯一诗作“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余训,无贻来者羞”,背面书写的是“包拯生平”;在这里,无论是历史上真实的包公,还是民间传说戏剧里的包公,无论是国内“黑炭脸”包公,还是驰名欧洲的“灰阑记”包公,都能在这里找到“原貌”;那脍炙人口的“包公井”记录了包拯治政为民的功绩。
红色基因是革命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战胜一切困难挫折、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我们通过这次的活动,实实在在上好了一节“传承红色基因,陶冶党性修养”党课,对党的苦难辉煌历史温故而知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大家表示要在学习历史中思考历史、感悟历史,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实践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自觉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提升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在工作中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努力提升“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协会功能,为政府主管部门就水运行业的管理监督献计献策,反映广大船东的行业诉求,争取社会对水运业的关注,团结、引导船东维护好广东水路运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画上出彩的一笔。
二0一八年八月五日